收割、裝車、晾曬、烘干……9月6日,走進永清縣劉街鄉李家口村寬樂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看到的是一派繁忙的玉米秋收景象,一臺臺農用機械穿梭田間,忙著對合作社的1.2萬畝玉米進行收割。

“今年我們合作社流轉了附近5個村的土地,面積1.2萬畝,主要種植玉米。為了提高收割效率,我們購入了玉米脫粒收割機進行秋收,每臺設備每天可以收割150畝左右,收割和脫粒一次完成,按照每斤一塊四毛錢的時價計算,效率和效益都非常不錯。”該合作社社員梁福慶介紹。
據了解,永清縣今年玉米種植面積達35萬畝,已經陸續進入成熟期。近年來,該縣大力拓展“黨建+農戶+合作社”農業生產模式,由村街基層黨組織牽頭支持,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將農戶手中的土地統一經營,農戶既可以在合作社上班,也可將土地經營權入股,在保證農戶享受各項國家補貼的前提下,每畝地還能得到1000元左右的流轉資金,形成了合作社增效益、老百姓增收入的互利共贏聯結機制,有力促進了鄉村振興。( 龐趁友 張偉英 趙保江)
關鍵詞:
農業生產模式
互利共贏聯結機制
合作社增效益
老百姓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