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麗水市慶元縣淤上鄉山根村黃泥弄方格食用菌基地里,30余畝灰樹花迎來采收季。工人們忙于采摘、裝筐,運往公司,作為灰樹花膠囊產品的原材料。鄉黨委書記葉昌平介紹,浙江方格藥業有限公司80畝標準化、規模化靈芝、灰樹花、香菇等食用菌生產基地,每年為山根村和長礱村集體經濟增收12萬元、6.6萬元,助力了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
淤上鄉有9個行政村,之前各村集體經濟收入都以政府補助性收入為主,自主經營性收入幾乎沒有。近年來,該鄉結合實際情況,創新提出“大手拉小手”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聯盟和“化債九法”,個性化組合定制飛地抱團聯營、農旅結合發展、山海協作援建、強村公司建設、光伏發電等多種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項目,不斷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
小村莊建設創業園
淤上鄉有7個村集體要實現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為此,鄉、村兩級班子多次召開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研討會、鄉賢座談會,集思廣益,項目論證,效益分析,最終確定淤上、坑口、外童、塘根等4個村按照“抱團取暖”的思路進行“打包發展”。在坑口村建設竹材分解點,征地108畝,由鄉強村公司統一經營,投資建造標準廠房,以“市場化運營,公司化管理”的模式,目前項目已開工建設并完成招商,建成后預計村集體每年可增收20余萬元。
村企合作發展食用菌產業
淤上鄉是傳統的農業大鄉,近年來,淤上鄉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先后高標準建設了石壩、蒲潭等多個移民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每年為7個移民村村集體增收注入活水,增加造血功能。

2018年,慶元縣食用菌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試點項目在淤上啟動,投資2310.7萬元建設食用菌生產觀光園、康養中心、食用菌烘干中心、真菌科普教育基地和產品展示廳,開展食用菌菌棒生產基地提升,食用菌深加工提升等,成為“食用菌生產+產品加工+觀光旅游+科普教育”四合一農業綜合體。該項目的實施每年為山根村村集體經濟增收12萬元。
2020年,淤上鄉創新提出以“大手牽小手”打造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聯盟,在山根村黃泥弄方格食用菌基地進行提升建設第二期,每年為長礱村村集體經濟增收6.6萬元。
光伏發電成“源頭活水”
“我們村沒資源無收入,發展受限,屋頂光伏項目能夠合理開發利用,成為我們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汪源頭活水。”淤上村黨支部書記范海平興奮地說。去年以來,淤上、蒲潭等村利用村莊陽光充足優勢,在村委會屋頂實施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淤上村整合長興縣結對項目扶持資金30余萬元,建成淤上村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近2萬元。蒲潭村、外童村整合扶持資金近35萬元,建成聯建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分別為兩村村集體增收1.2萬余元;山根村整合少數民族村資金15萬元,在村委會樓頂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萬余元。光伏發電項目打通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在小村莊里鋪起了一條增收之路。
目前,全鄉9個行政村,經營性收入達到131.3萬元,其中5個村經營性收入1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上的村有2個。葉昌平說,隨著項目不斷實施,村民和村集體的錢袋子慢慢豐滿了起來,一幅田園風光秀美,產業發展快速,村民生活安逸的鄉村畫卷正撲面而來。(孫曉敏)
關鍵詞:
食用菌生產基地
自身造血功能
抱團聯營
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