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萬物豐茂。走進承德縣,砥礪奮進的新氣象撲面而來,讓人感受到新業績在不斷創造、新局面在不斷打開——

在農村,以點帶面有序推進,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農村新圖景徐徐展開;在城市,城市面貌和功能持續改善,百姓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樹牢“項目為王”,以園區為主戰場,突出抓好項目謀劃儲備、招引落地、達產達效,牢牢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征程需要新作為!“承德縣堅決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全方位深化‘三個植入’,大力度推進‘四個再建功立業’,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凝心聚力推動‘生態承德、經濟強縣’建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承德縣委書記劉志琦說。
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跑出發展“加速度”
走進承德縣綠能有機肥有限公司院內,看到八座圓柱形和一座圓球形建筑矗立在院內。
“圓柱形的是厭氧發酵罐,圓球形的是雙膜儲氣柜。”承德縣綠能有機肥有限公司秸稈沼氣聯戶供氣及沼肥綜合利用項目負責人指著兩組建筑說。該項目是承德市重點建設項目,占地面積39.132畝,總投資1.7億元。這是承德市規模最大的秸稈沼氣工程。該項目通過消納農作物秸稈廢棄物,生產清潔能源,減排溫室氣體,所產沼氣提純后供周邊農戶炊事使用,所產生的有機肥施用于周邊農田。
“我們正在進行設備的安裝調試及廠區內配套設施建設,為搶回受疫情影響而耽誤的工期,建設單位正開足馬力,力爭年內竣工并投入使用。”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項目建成后,年可處理人畜糞污(含固率10%)10萬噸,年產沼氣666.67萬立方米,實現年利稅1000萬元,安排就業100余人。
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無論是‘穩增長’,還是高質量發展,都必須把項目工作當成重中之重。”劉志琦說,大力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堅持抓投資、上項目、促發展不動搖,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為此,承德縣著力搶抓“雙碳”目標下的發展機遇,成立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任雙組長的新能源產業推進領導小組,加強光能、風能、氫能等項目的包裝申報,迅速布局清潔能源產業。啟動“三年3000兆瓦新能源”計劃,即3年內形成“建成1000兆瓦、在建1000兆瓦、前期1000兆瓦”的梯次推進格局。
做好“有中生新”文章。按照“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食品工業品牌化特色化”“礦山產業綠色化高效化”“服裝業集聚化高端化”發展思路,進一步強化創新引領,加大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引進,不斷研發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切實形成符合綠色發展要求、滿足現代市場需求的產業體系。
做好“小中生大”文章。國家圖書館國家文獻戰略儲備庫、萬新班夫國際旅游度假區、德鳴大數據中心等重大產業龍頭項目盡快步入正軌;云聯大數據項目加快建設,積極培育億創科技等一批小微電子企業發展壯大;加快推進數字檔案館、智慧醫療、5G通信及數字經濟等項目建設;謀劃建設“數字產業園”項目,吸引大數據上下游服務企業、結算中心以及云計算類、電商類、科創類企業總部落戶,延伸大數據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叫響“京北數谷”“京北聲谷”品牌。
今年以來,承德縣已確定重點項目102個,總投資507.6億元,其中,省重點項目4個,市重點項目19個,基本實現省、市、縣重點項目3個倍增。
實施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扎實辦好民生實事
樓體粉刷一新、路面干凈平坦、停車位施劃整齊,老人們坐在樓下涼亭內悠閑打撲克——改造后的承德縣水務局家屬樓舊貌換新顏。
承德縣水務局家屬樓坐落于縣城中心,建于上個世紀90年代,是典型的“老破小”樓房,居民期盼小區改造提升的呼聲很高。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1年,承德縣將該家屬樓列入老舊小區改造范圍。
舊改究竟改什么,如何真正改到老百姓心里?
“老舊小區改造關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一定要聽取群眾的不同呼聲,才能讓群眾真受益、真滿意。”承德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局局長唐銀說。
該縣按照不低于小區居民實際居住戶數80%的比例開展問卷調查,充分征求居民意愿,確保居民在改造中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根據實際情況分別制定專項改造方案,以完善老舊小區市政配套設施為切入點,重點解決嚴重影響居住安全和居住功能等群眾反映迫切的問題。
“有改必有管,物業必到位”。在招投標過程中,該縣就要求施工單位與物業企業組成聯合體投標或者要求施工單位具備物業服務的能力,讓物業服務與工程施工同時進場、同時參與、同時規范管理、同時解決在改造過程中業主提出的問題,在改造的同時組建業主管理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在業主委員會認可的情況下簽訂服務合同,逐步建立起老舊小區管理長效機制。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政之所興,在順民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從最突出的問題著手,從最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用情用力扎實辦好每一件民生實事、民生微事,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承德縣縣長柳雪松說,今年承德縣大力實施縣城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不斷完善城市功能、發展城市經濟、提升城市品位。
做強基礎。穩步開展18個老舊小區配套設施修繕,積極推動大杖子村二期、帝賢西街、楊樹林村等棚戶區(城中村)改造。
做強城市經濟。按照產城融合、以城促產的思路,引進新業態、打造新模式、培育新產業。加快新合作時代廣場、紅創城市廣場、富豪國際商業廣場等城市綜合體,以及縣城西區正在對接推進的“數字產業園”項目建設進展,與華明服務外包產業園共同推動城市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做實管理服務。以承德市城市核心區建設為契機,將省級文明縣城、省級森林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創建融入城市管理建設全過程。同時,加強社區基層組織建設,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信息化、智能化、社會化治理網絡,推動社區治理再上新臺階。
強產業美鄉村,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夏日炎炎,八家鄉彭杖子村村民彭良武喜歡往村前的南山上跑。6月,正是板栗的盛花期。深吸一口,濃郁的花香撲面而來,令人陶醉。
老彭愛聞這花香。“靠著它,一年收入七八萬元,這可是我們的致富樹。”老彭說。
500米外,一棵直徑30多厘米的板栗樹在成片的林中并不顯眼。
“這可是我們村的功勛樹。”撫摸著斑駁的樹皮,彭良武眼里滿是愛惜。彭杖子村種植板栗有傳統,但沒有形成規模。1994年,村里一位老技術員從一棵老樹上剪下嫩枝條,嫁接到小樹苗上。沒想到,這棵樹所結板栗不僅個大,含糖量還高,很受市場歡迎。
一家、五家、十家……眼瞅著種板栗的人有甜頭,村民紛紛效仿,家家種起了板栗樹。
“現在全村已有板栗樹6000畝、蘋果樹700畝、錦繡海棠200畝,年實現產值800萬元。”彭杖子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彭良海說。
產業強,鄉村也要美。
現在的彭杖子村,白墻紅瓦,柏油路干凈整潔,臨街小果園、小菜園隨處可見……見山望水,記得住鄉愁。
“我們聘請了河北旅游職業學院教授制定整體規劃,竭力打造集享林中果、觀村史館、游暖兒河、登雞冠山、住新民宿于一體的新農村。”八家鄉黨委書記李偉對未來充滿信心。
彭杖子村的美麗嬗變,是承德縣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的縮影。今年,承德縣堅持防貧、鞏固、示范發展思路,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以點帶面有序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圍繞果品、食用菌、畜禽養殖等農業特色主導產業,今年謀劃產業項目30個,加快推進3個產業集群和5個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提質升級。
以全市打造“盛世100”民宿經濟為契機,加快六溝樺樹洼家庭農場等5個重點民宿項目提檔升級,建設7家驛站、21個旅游民宿,打造六溝-倉子-石灰窯等5條休閑農業精品線路,加快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今年,承德縣按照村容村貌美、服務設施美、生態環境美、富民產業美、社會和諧美目標,實施鄉村建設工程,將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50個、精品村10個,同步完成9個村的省級美麗鄉村創建活動。
同時,立足現有村莊基礎,整合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類資金,重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全力改善村容村貌……一幅村莊美、產業強、村民富、鄉風好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正徐徐鋪展。(尉遲國利)
關鍵詞:
項目攻堅年活動
百姓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以園區為主戰場
經濟發展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