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資料圖】
2、蘇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
3、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并以文學著稱于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4、蘇洵擅長于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并傳于世。
5、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6、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充商州軍事推官。
7、宋神宗時,任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
8、此后隨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歷職地方。
9、宋哲宗即位后,召蘇轍為秘書省校書郎。
10、元祐元年(1086年),任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
11、紹圣元年(1094年),因上書勸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職知汝州。
12、此后連貶數處。
13、崇寧年間,蔡京當國,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許州,號潁濱遺老。
14、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去世,年七十四,追復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
15、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謚“文定”。
16、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
17、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
18、 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
19、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
20、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于世。
21、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22、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23、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
24、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25、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26、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
27、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
28、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29、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30、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31、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32、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